《那年花開》火了陜西美食,作為吃貨已經蠢蠢欲動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陜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甑糕
甄糕是以糯米和紅棗為原料制成的一種甜糕。棗香濃郁、軟糯粘甜,且具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效,是一種滋補養身食品。
酸菜炒米
酸菜炒米其實是炒飯,炒米是當地人的統一叫法。米飯可以與肉絲、蔬菜、雞蛋等搭配,但最常見也是最招牌的是用酸菜肉絲炒制,即為俗稱的“酸菜炒米”。
葫蘆雞
西安傳統名菜,也被稱為“長安第一味”。葫蘆雞在選材上一定要用三黃雞,以保證肉質的嫩滑,制作過程分鹵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上桌時另配小碟花椒鹽佐食。上桌的葫蘆雞色澤橙黃,皮酥肉嫩,輕輕用筷子一拉即可脫骨,食用時連皮帶肉一起入口,香嫩無比。
涮牛肚
涮牛肚是西安街頭名吃,把新鮮的牛肚肉切成片,用竹簽穿起來,在高湯里煮熟,然后蘸上由的芝麻醬、辣椒醬、各種調料做成的汁子,濃香筋道,美味又可口。
金線油塔
西安的一種傳統名貴小吃,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金線油塔入口松潤綿軟,油而不膩,營養豐富。食時如佐以酸性泡菜、甜面醬、蔥白節,配以杏仁甜漿,則更為清爽利口,別有風味。
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面粉調成糊狀,盛入特制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后放入開水鍋內蒸制成熟。吃時,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用水燙面、大油、黃桂、白糖餡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獨特精制。其主要特征為色澤乳白、表皮膨松,猶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可謂巧奪天工,深受人們的青睞。
岐山面
陜西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面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藝是:面條要用手搟成,并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準。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姜、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面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鹵汁涼粉
這種美食最初出處據說是陜西省長安縣。夏季炎熱正趕上農忙季節,農民無暇做飯,熱飯吃起來又占用時間,打一鍋鹵,切一點涼粉,佐以方便調料,泡一些饃,稀里嘩啦幾口一刨,一頓飯即了之,爽口愜意,美不勝言。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據傳起源于明朝崇禎年間,慈禧太后賜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應時小吃,由一千多年前的“羊羹”發展而來的,吃時下辣面子(辣椒粉),吃得汗流泱背,西安人認為可祛暑。因其在農歷六月上市,故稱“六月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