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這些文化常識,收藏!旅行的時候用得上!
1、天津時調
簡介:天津時調是天津市特有的曲藝曲種,來源于傳入天津的各地民歌小調,多為一人獨唱,也有個別曲目可二人對唱,從20世紀20年代出現專業藝人登臺演唱。
唱腔:有[靠山調]、[鴛鴦調]、[喇哈調]等,句式以7字句為主,長短相間,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垛子板等板式之分。
伴奏樂器:大三弦、四胡、笛、揚琴、低胡、大阮等。
代表曲目:《放風箏》、《光棍哭妻》、《秦樓悲秋》、《摔西瓜》、《紅巖頌》等。
2、天津快板
簡介: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時調演變而來,句式靈活,幾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對仗,尾字押韻,可通篇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創造性地使用了“賦、比、興”,風格粗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無風湖面,爆如炸雷閃電,脆如珠落玉盤,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個字來概括。
伴奏樂器:竹板、大三弦和揚琴等。
代表曲目:《千錘百煉》、《劫刑車》、《巧劫獄》、《熔爐煉金剛》和《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
3、評書(又稱:說書)
簡介:評書是形成于清朝初期的曲藝曲種,為藝人王鴻興所創,后傳于弟子“三臣”(安良臣、鄧光臣、何良臣)、“五亮”(不祥),表演時只有一人,只說不唱,無任何伴奏樂器,只有醒木一只作為道具,結構嚴謹、環環相扣,一部長篇則則由幾個“柁子”(段落)組成,而柁子則又由幾個“梁子”(故事)組成,梁子又可分為多個“和子”(懸念),評書有“表”(敘述)、“白”(摹擬)、“評”(評述)之分,技巧有“開臉兒”(即表現生動具體的形象)、“擺砌末”(描述人物活動的環境)、“賦贊”(贊美)、“垛句”(又稱“串口”,即夸張、烘托)四種。
4、相聲
簡介:天津是培養相聲名家的搖籃,著名的有李德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等,相聲是一種以“說、學、逗、唱”為手段的喜劇藝術,形式按表演人數可分為“單口、對口和群口”三種,一段完整的相聲一般由“墊話兒”、“瓢把兒”、“活”、“底”等幾部分組成,語言明快幽默,為廣大觀眾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