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知識大搜羅,了解你不知道的新疆民俗
1
風吹石頭砸腦袋
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風,到了頂級時,其猛烈之勢竟不亞于沿海的臺風。新疆人把這些大風區統統叫做“老風口”。比如著名的吐魯番西北的“三十里風區”,烏魯木齊南郊的“達坂城風區”,以及克拉瑪依的“魔鬼城風區”等等,它們每年有100天左右是刮著八級以上的大風的。
2
大盤雞里拌“皮帶”
大盤雞是新疆最風行的飯菜,它已經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樣出名。大盤雞,確確實實是用大盤子裝的又鮮又嫩的炒雞塊。滿盤子是鮮艷紅色——爆紅的雞塊配上鮮紅的辣椒,發出誘人垂涎欲滴的濃香。等到客人把里面的雞塊、土豆塊要“消滅”干凈時,店家會及時端來一盤像皮帶一樣寬、長、薄的面條,倒入原大盤里,與雞汁拌勻,面片都變成醬紅色。這時吃起來,面片咸、甜、辣、香,特別過癮。
3
達坂城姑娘把妹帶
西部歌王王洛賓的一曲《達坂城的姑娘》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唱響國內外。“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哎,那里住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兒來。”可是其中的一句歌詞讓許多人很疑惑:結婚為什么還要帶著妹妹啊?后來據說有學者認為翻譯錯了,應該是“帶著你的伴娘”,但人們已經習慣了原來的唱法。《達坂城的姑娘》這首歌曲在全世界傳開后,人們都知道新疆有個達坂城,達坂城里有漂亮的姑娘。
4
吃的烤馕像鍋蓋
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見到馕,吃到馕。馕,是維吾爾族人的主要面食。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婦女個個都會打馕。馕坑就設在庭院或家門口,形狀很像一口倒扣的寬肚的大水缸。馕有各種各樣:小油馕、大油馕、肉馕、窩窩馕......據說,用小麥面做成的馕有50多種之多。有的馕就如鍋蓋般,又大又厚實。
5
鞭子底下談戀愛
“姑娘追”是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馬上競技活動,又是小伙子找對象的好機會。參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對兒。比賽開始,男女雙雙在去程上并轡徐行,這時,小伙子可以毫無顧忌地向姑娘傾吐心曲,甚至調情逃逗,姑娘羞到耳根發燒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終點,雙雙勒馬轉頭進入回程的一瞬間,小伙子立即揚鞭催馬,拼命逃奔,那溫柔的姑娘忽然間飛馬猛追,一靠近小伙子,就揮鞭狠狠地抽打,這時小伙子是絕對不能還手的。如果這姑娘對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會手下留情,皮鞭子老在空中轉圈,卻總落不到他身上;如果對小伙子剛才的言語輕佻感到憤怒,姑娘就會用鞭子狠狠地“報復”一番,那連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狼狽不堪。
6
膠鞋套在皮靴外
“晴天亂風一身土,雨天化雪兩腳泥”,這是舊時烏魯木齊人形容老城衛生面貌的一句俗話。由于少數民族家里喜歡鋪上漂亮的地毯,為了不讓皮靴上的泥漿弄臟地毯,人們在長統皮靴的腳掌處會套上膠鞋,回家時只需將套鞋脫出即可。除了“膠鞋套在皮靴外”,還有“裙子穿在褲子外”,“鋒利小刀隨身帶”等等的風俗習慣。
7
地名千奇百怪
新疆是多民族地區,所以新疆許多地名用的是少數民族語音,包含特定的意義。例如,“烏魯木齊”一名據說來自蒙古準噶爾語,意為“美麗的牧場”。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名用的都是維吾爾語,“塔里木”意思是“田地、種田”。同樣,在維吾爾語中,地名“阿克蘇”,意思是白水河。著名旅游勝地“喀納斯”湖一名,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而神秘”。這些例子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