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只有自然風景,陜西9座石窟盡顯人文風光
1.哈拉寨石窟寺
陜西最北的府谷縣哈拉寨石窟寺,地處哈鎮陳家圪堵村石窯溝。南依長城,東鄰黃河。石窟寺建在東西走向的石窯溝懸崖峭壁之上的石窟內,窟內有藏傳佛教浮雕菩提塔、佛像及數行六字真言梵文字,還有藏文、蒙文譯音文字。經專家考證,在此出現的梵文、藏文、蒙文及浮雕佛像,均屬為藏傳佛教的典型作品,是蒙古人的遺留文物。
2.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城東6公里處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開鑿于隋仁壽年間,唐高宗永徽四年,又大規模續建。現存造像大部分為隋唐時期建造。
麟游慈善寺是唐代首個皇家寺院,是為隋唐兩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慈善寺石窟佛像,神態完美,裙帶衣紋流暢,刀法簡練有力。代表了隋唐時期佛造像的最高藝術水平,是隋唐時期佛教造像的典范。
3.彬縣大佛寺石窟
彬縣的大佛寺是陜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國現存初唐時期和盛唐時期規模最大、最為精美的石窟群。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筑,鑿崖造像,現存窟室130孔,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余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錯落有致地分布于40米長的東西向立體崖面上。其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和保存最為完整的是"大佛洞",此窟規模宏大,造像雄偉、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寶庫。
4.鐘山石窟
陜西子長在歷史上為古絲綢之路北線的必經之道,子長的鐘山石窟始建于晉太和年間,總共有十八窟,現已發掘五窟。拱形的門洞由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層層壘成,千百年時光的雕蝕已經顯得有些蒼老。放眼望去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無間隙地刻滿了數層浮雕,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為主。
窟內大大小小雕像,全部妝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繪,金碧輝煌,錯落有致,形象鮮明。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中窟,其內有大小佛像一萬多尊,人稱萬佛巖。這個靜臥于黃土高原重山中的石窟群,最為人稱道的是所有造像全部利用洞中巖石雕刻而成,石窟渾然一體,緊密相連,證實了石窟藝術“拓雕”的存在。
5.榆林懸空寺石窟
榆林的懸空寺位于榆林鎮川鎮石崖底村西的西夏羅兀城遺址山崖上,因是在山崖上層層鑿窟而建,遠遠望去如半掛在山間,故而得名懸空寺。初看榆林懸空寺雖不及山西大同的懸空寺懸、巧、妙,但是順著臺階拾級而上,才會發現榆林懸空寺的景觀一樣令人嘆為觀止。據資料記載,這里是西夏羅兀城遺址的組成部分,寺內共有石窟廟宇十多處,其中萬佛洞規模最為龐大,古跡保存完整,壁畫精美絕倫。
不僅有僧人、佛陀的造型,更有道人、真武、圣母等造型,堪稱是融合了佛、道文化于一體的寺廟,在眾多的石窟之中也是極為罕見。
6.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又稱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唐、宋、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的7座石窟一字排開,石如刀切。石窟以年代之久、規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細而遠近聞名。
7.萬佛寺石窟
清涼山位于延安市東北,山上保存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類石窟,其中借山勢而建的萬佛洞是最大的石窟??邇人闹軌Ρ谏系窨逃猩駪B各異的大小佛像萬余尊。有人認為此石窟最早開鑿于隋唐時代,興盛于宋,而在金元明幾代都曾重新修復過。
8.黃陵萬安禪院
黃陵雙龍萬安禪院,又名石空寺,千佛洞石窟,位于黃陵縣城48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是宋代佛教寺院石空寺所屬石窟。石窟在半山腰,沿著臺階可直接來到石窟門口。禪院只有一個大型造像窟。石窟前部有甬道;正室內中央為一凹形佛壇,和四壁構成內、外槽。
窟內的人物造像神態各異,維妙維肖,或掩面大哭、或捶胸頓足、或手拂佛腳。雕刻比例準確、刀法流暢、質感強烈,手、足、頭的雕刻已達到很高藝境堪為雕刻藝術中的珍品。
9.宜君石窟
宜君石窟群遍布宜君境內,由福地石窟、花石崖石窟、牛家莊石窟和淌泥河摩崖造像等多處石窟及石刻造像組成。宜君石窟群中以福地石窟和花石崖石窟最為著名。其中福地石窟的飛天飄逸流暢,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