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蘇州古典園林,一樣也不一樣的園林
一座園林,在不同的主人手中,在不同的時代里的樣子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像大公園一般熱鬧,有的卻躲在這里不張不揚。
比如藝圃,相比于拙政園、蘇州博物館,這是一處不太著名的小景點,不仔細看就發現不了用紅油漆寫在墻上的“藝圃園林”幾個字。一條巷子通向藝圃,在巷子里拐來拐去,才找到藝圃的大門。
進園之后,假山、草木,與屋室繞池塘合抱,沒有大園林那樣氣派,卻也開朗簡練。
走在中國的園林景觀之中,正氣十足的一墻一瓦,令人心生靜好。而園林里那一扇扇漏窗,將日月光芒分隔得影影綽綽,投射出的花紋圖案隨時間變幻,也自是園林藝術的又一種美。
漏窗是漢族傳統園林建筑中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偶爾得閑深入蘇州古典園林,感受漏窗之美!
拙政園之漏窗
位于古城蘇州東北隅的拙政園,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園多隙地,綴為花圃、竹叢、果園、桃林,建筑物則稀疏錯落,共有堂、樓、亭、軒等三十一景,形成一個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廣袤二百余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意自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名為“拙政園”。
拙政園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內含大量漏窗藝術,靜靜待世人觀賞,不慌不忙。
拙政園全園以水為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樓閣軒榭在這水之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簡直是一幅靜中含動的靜美畫面。
滄浪亭之漏窗
滄浪亭始建于北宋時代,是一處漢族古典園林建筑,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位于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亦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歐陽修曾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其中隨處可見的靜美漏窗,更是令滄浪亭景象萬千。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滄浪亭漏窗之美,實在引人入勝。
板橋林家花園之漏窗
位于臺北縣板橋市西門街上的林家花園,原名“林本源庭園”,是中國臺灣最著名的私人園邸,也是中國私人園邸中最大、臺灣傳統建筑群中最美麗的花園建筑。
林家花園為清代臺灣首富林應寅家族所建,幾經滄桑之后,如今以嶄新面貌亮麗重現,實為臺北一處尋幽訪古的游憩勝地。
林家花園結構宏麗、布局典雅。園內漏窗工藝精美,用料考究。其磚瓦及木材運自福建,其他石材取自臺灣觀音山。
為建造花園,特聘閩、粵技藝之精湛的匠師,因此園內的漏窗之石雕、彩繪工藝水準皆為當時之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