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美食攻略|熱評里的美食,有圖有真相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國北部邊疆,民族眾多,是我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倫貝招待賓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經常割下凌晨后腿烘烤。單獨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時間快,而且更加味道鮮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逐漸代替了烤整羊。烤羊腿色美肉嫩,值得細細品味一番!
手扒肉
呼倫貝爾草原游牧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也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食品。手把肉一般即指羊肉,吃法獨特,并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食。到草原游玩,除了策馬揚鞭之外,品嘗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項目。
涮羊肉
也稱“涮鍋子”,所用羊肉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羊,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羊肉中的上品。涮羊肉肉片極薄,每斤羊肉可以切成上百片,然后鍋中放入煮肉的原湯,并配以一些海味,再將切好的羊肉片放入鍋中。熟后蘸醬食用,味道鮮美,回味綿長。
拔絲奶豆腐
和傳統拔絲類菜品做法類似,金黃滾燙的糖汁裹著因受熱變的綿軟卻又彈牙的奶豆腐,甜味和酸味達到最恰當的融合,于此同時奶香四溢!
釀皮
巴盟釀皮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的一大特色小吃,也稱為面精。因其由產自河套平原的小麥面粉加工而成,色澤乳白,半透明,面皮勁道,一碗白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看。
稍麥
稍麥,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道名吃,和包子有點像,一兩一兩的賣,經典口味是羊肉大蔥。咬開筋彈的燒麥皮,里面的肉餡混著湯汁瞬間沁滿整個口腔,完全沒有羊肉味的膻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奇異的香味兒。
鍋茶
對蒙古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用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蒙古鍋茶主要先用傳統方法將奶茶熬好,然后加入風干肉、奶酪、奶皮子等在鍋中邊吃邊煮。吃的時候將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黃油混在一起。越往后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軟,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時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雞蛋等那就更顯正宗了。
莜面
由莜麥碾磨而成,分涼、熱兩種吃法,涼吃,以鹽水香醋為底料,尖椒熗鍋混入底料后加入蒸熟的蔬菜條如:土豆、茄子等,Q彈爽滑的莜面配著浸潤特制湯汁的綿軟蔬菜,原汁原味亦不失爽滑爽口。熱吃,內蒙地區推崇羊肉湯!
羊雜碎
“雜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雜碎之主料(又叫三紅)是心、肝、肺,下鍋的時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腸(生油的)、肚(生味的)、頭蹄肉(架碗充數的),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最后配以特制動物油脂和秘制湯料最后經熬制而成,勁彈濃郁有嚼勁的羊雜碎,再配上當地特有的神奇面點“焙子”。
蒙古餡餅
蒙古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蒙古餡餅,蕎麥作為面皮,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后形如銅鑼,外焦里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里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欲。
稀果羹
稀果羹,用一個巨大的陶瓷罐裝著,上面壓著幾塊大冰塊。用黑棗、桃干、杏干、棗干等果脯熬制而成,果脯吸收湯汁之后再一次變大,味道酸甜可口,特別有嚼頭。黑棗口感綿軟又補充了稀果羹的細膩,值得一提的是稀果羹必須得冰鎮后才好喝,因此羹湯的里面會放著幾塊大冰塊原始卻又接地氣,是夏日一道不可多得的降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