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俗風情|聊聊西藏那些事兒!
西藏的民俗文化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去過的人感受會更加深刻!
【服飾】
藏族在長期的勞動生產當中,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禮教,生活習俗,同時也形成了藏族風格獨立的服飾。藏族人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肥大。
【唐卡】
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是西藏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普通的以亞麻或粗毛布為底布,珍貴的以絲綢為底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藏刀】
藏語“番直”。藏刀種類繁多,男女有別,長短不異,寬窄不等,用質、裝璜、式樣不同;其用途也就不一樣了。裝飾刀要講究用質昂貴、裝璜精制、做工精細、美觀大方;做生產工具或御敵拒獸自衛武器的要講究適用。但男女刀有嚴格的區別,若男刀女佩或女刀男帶會鬧出笑話的。
【酥油茶】
在西藏,家家都離不開酥油茶。酥油茶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
【婚禮】
在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婚姻主要是一夫一妻制,此外還有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等。西藏各地的婚俗雖然不盡相同,但一般都得請活佛占卜是否合屬相,才能決定雙方的婚姻。求婚時,男女雙方要互贈財禮和哈達 。
【面具】
藏語稱為“巴”,是藏戲藝術獨有的面部化裝手段。早在吐蕃時期,苯教文化的祭禮儀式中所表演的士風舞、擬獸舞等百技雜藝,就采用了面具化裝手段。后來由于宗教發展,高僧蓮花生根據佛祖釋迎牟尼關于佛教密宗四部學說中的愈加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里金剛舞一節(另兩部為:事部、行部),組織跳神法會。于是,土風舞便與金剛舞相結合,產生了跳神舞時所戴的面具。
【天葬】
人死后,把尸體卷曲起來,把頭屈于膝部,如同母體中成形的胎兒,并用白色藏布包裹,擇吉日由背尸人將尸體背往天葬臺,期間,直接親屬不能跟隨。
天葬師點燃“桑”煙,引來鷹鷲,接著用長刀去其肌肉,先從背部開刀,逐漸分解,將肉割碎、將骨砸碎,混以糌粑(青稞面)拋灑給鷹鷲,老鷹吃得一點不剩,被認為死者生前無大的罪孽,否則死者的家屬還須請僧人為他念經超度。
在藏族人的眼里,鷹是神鳥,是空行母的化身,尸體被鷹鷲吃了以后,死者靈魂可以升往天界。藏族人民受佛教思想的影響,認為靈魂不滅,肉體只是軀殼,與其讓肉體自然消亡,不如布施給另外一種生命,從而使靈魂得以解脫,這種葬禮方式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的偉大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