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旅行不能走馬觀花,洛陽龍門石窟保存了一批唐代密宗造像!
龍門石窟是河南洛陽著名的旅游景點,風景秀麗,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中流。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洛陽龍門石窟保存了一批唐代密宗造像。
【擂鼓臺院文物廊內的大日如來像】
此像原由龍門某寺院移入擂鼓臺中洞石壇上,1982年又從洞里遷此。像高1.92米,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像寶冠殘毀,顯露螺髻。面略長,較平,雙目俯視,眉梢及眼梢上斜,額中央刻白毫相,鼻殘破,唇較厚,緊閉。戴尖項飾,著右袒袈裟,農褶圓潤。左臂手展掌置右足上;右手掌心向下撫右膝。胸部突起,腰較細。座高0.89米,束腰部分四角及前后面中央各刻一力士,下沿雕覆蓮花瓣一匝。
【擂鼓臺北洞窟楣上方的觀音龕】
位于擂鼓臺北洞窟楣南端上方,龕內刻八臂觀音一尊,赤足立于圓臺座上,身高0.46米。像雖風化,但尚較完整。頭殘,身微曲。上身袒露,肩搭披巾,身佩瓔珞,下著長裙。八臂:左側自上至下第一手持物舉至胸前,第二手握圓物舉至齊肩,第三臂微曲平舉,第四手持瓶下垂;右側第一手持物舉至齊肩,第二臂微曲上舉,第三臂下垂,手捏物,第四臂貼身下垂,手握物。
【萬佛溝的千手千眼觀音龕】
位于萬佛溝里北壁,南向,龕高2.4米,寬1.71米,深0.35米。龕內造一觀音立像,風化剝蝕嚴重。身高2.3米,三眼十二臂。高髻,戴化佛冠,額中刻一眼。上身袒露,飾瓔珞,披巾自肩部下垂貼于身體兩側,下著長裙。十二臂豐腴圓潤,皆戴釧,作不同曲伸動作。身前六臂:上二臂及中二臂舉至胸前,下二臂伸置腹前。身側六臂:左側上手托一板狀物舉至頭側。中手平伸,下手斜伸向下;右則上手上舉,中手平伸,下手斜伸向下。觀音身軀周圍遍刻小手臂,呈放射狀,手展開,掌心皆刻一眼。
【萬佛溝的千手觀音洞】
位于萬佛溝高平郡王洞東側下方斷崖上,窟高1.33米,寬1.58米,深1.4米。窟內西壁雕千佛,東壁原造一千手觀音像,現觀音已不存,只存洞壁上的手臂及千手,呈放射狀,掌心皆向外。千手下方兩側各鑿龕,內各雕一自在觀音像。前壁東西兩側各造一自在觀音像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