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的自我修養:波蘭經典美食攻略
作為一枚吃貨,無論去哪兒旅行,都要了解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波蘭人喜歡喝湯,習慣在品嘗美味佳肴之前喝湯;波蘭人對酒也是很鐘愛;波蘭人的主食是西餐,小吃也是出了名的。
1、面條雞湯
面條雞湯是用肉和蔬菜熬煮而成的清湯。
選用的肉類有家禽肉(雞,鴨,鵝),牛肉,豬肉或其他不同肉類的混合。湯料會依據各地的飲食習慣有所不同,煮湯時加入Seler(芹菜根部)、Pietruszka(香菜根部) 、Marchewka(胡蘿卜)、Cebula((外皮烤焦的洋蔥)等蔬菜,煮好后可以加入面條,面疙瘩等。
過去由于雞湯的熬煮費時和食材昂貴,在波蘭很多地方,只有在特殊節慶場合上才能享用這道佳肴。從前這道佳肴會在星期日家族午飯和婚宴里出現。波蘭人認為雞湯有暖和身體和增強身體機能的功效,因此是病人和身體虛弱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道食療。
2、紅菜湯
紅菜湯有素的,豬肉的,或者純紅菜頭熬湯都可以叫做紅菜湯,但基本要用紅菜頭(Bulak)打底才算正宗。
3、大麥湯(krupnik)
用雞湯或者肉湯打底,加入干蘑菇、土豆和大麥,健康營養。
4、炸豬排(kotlet schabowy)
波蘭人最常吃的菜肴之一,豬肉餡加上調料,裹上面粉再煎炸,簡單粗暴,但香氣四溢,非常可口。
5、波蘭餃子(pierogi)
波蘭的餃子,之所以不能稱之為“水餃”,是因為這個跟我們國內的吃餃子的方式實在不一樣。波蘭人把各式餡的餃子撈出,“干吃”或者也淋上醬汁。餃子餡主要以肉、白菜蘑菇、土豆和奶酪為主。
6、奶酪蛋糕(sernik)
加利西亞地區的菜色深受奧地利烹調的影響,特別是維也納菜。有一道冷頭盤就是很好的例子:凍芥末醬點瘦豬筋肉。復活節時,人們常常享用的傳統吃法是用酸奶加濃的白羅宋湯配上用熏肉制作的白香腸。這個地區最受歡迎的甜品是涂上香草奶油或巧克力的奶酪蛋糕,稱為“維也納乳酪蛋糕”(sernik wiedeński)。
7、罌粟籽蛋糕(makówki )
這是波蘭人慶祝復活節和圣誕節的傳統糕點。每個罌粟果果殼內,含著成千粒細小的種子,波蘭人視其為豐收和多產的象征。遠古時代,教皇和使徒們認為在基督教傳統節日里食用罌粟籽蛋糕能為大家帶來好運。波蘭人在發酵過的面粉里塞入罌粟籽,杏仁,核桃等制成蛋糕,蛋糕的表層灑上糖霜或者橘皮(通常是擺上橘皮)。此種糕點口味醇厚鮮美,百吃不膩。
8、酸白菜燉肉(bigos)
波蘭又一經典菜肴,酸白菜燉肉,通常里面會添加各種口味不同的香腸,偶爾也會加點伏特加,味道略酸帶咸。
9、波蘭烤豬蹄(golonka)
在傳統的波蘭餐廳一般會提供兩種做法,一種是烤的(pieczona)另一種是燉出來的( gotowana )。推薦大家吃烤的,外焦里嫩。
10、波蘭燜牛肉”(zrazy zawijane)
通常會在肉卷中塞進腌黃瓜、香腸和蘑菇一起燜,再配上蕎麥碎一起食用。
11、蔬菜燉肉(gulasz)
不僅是波蘭,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很流行的一類菜,有點土豆燉牛肉的感覺。
12、克拉科夫燜鴨(kaczka po krakowsku)
在波蘭關于鴨子的菜肴除了這種烹飪方式外,還有一種是蘋果鴨(kaczka z jab?kami)味道也非常獨特,強烈推薦。
13、韃靼牛肉(tatar)
這是用生鮮小牛肉做成的冷盤,是數百年前韃靼人入侵波蘭時遺留下來的,深深地打著馬背民族“茹毛飲血”的烙印。生鮮的小牛肉斬成肉泥,盛在盤中,上面加上生鮮的雞蛋黃,周圍擺滿了洋蔥末,紅、黃、白色彩鮮艷,佐以食油、食鹽、胡椒面等調料,攪拌而食,再配上現烤的切片小面包別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