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還有一座奇跡之城風光不輸泰國!
奇跡之城——吳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以北6公里處,是古高棉王朝遺址。游覽吳哥窟可根據時間規劃行程,小圈(吳哥寺日出-通王城-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茶膠寺-塔布籠寺-巴肯山日落)、大圈(皇家浴池日出-豆蔻寺-斑黛喀蒂-比粒寺-東梅奔寺-塔遜寺-蟠龍水池-圣劍寺-吳哥寺日落)和外圈(女王宮-高布斯濱-崩密列-羅洛寺群)。
【小圈】
巴戎寺
巴戎寺坐落于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回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于年代久遠,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憑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墻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位于巴戎寺的頂層,共54座寶塔,每座寶塔四個面,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個不同的高棉微笑。
巴芳寺
巴芳寺建于十一世紀中葉(1060年) ,由烏達亞迪耶跋摩二世國王建成,獻給濕波 (印度教) 。巴芳寺位于巴戎寺西北方約200米 (656英尺)處,在吳哥古皇宮的南側。由于寺廟大部分建筑都已倒塌,所以很難到達頂部,如果那些堅定的游客非得登頂,則可以從東側的一條通道向往,這條通道上有石柱,左邊是吳哥古皇宮。游客應該沿通道直走,登上第一層疊塔石階,向左轉,環繞寺廟一圈,讓寺廟一直出現在你的右側。
空中宮殿
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之一,位于吳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東北。
空中宮殿最初是真臘國王羅因陀羅跋摩二世在位時(941年-968年)在興建王宮的同時,建造的濕婆廟,後為蘇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為須彌山式印度教寺廟。
空中宮殿的風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須彌山造型來自印度神話。空中宮殿雖然不如吳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仍然是高棉建筑藝術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吳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吳哥窟建筑藝術中幾項原素,須彌山,中心寶塔,畫廊,廟門閣。
癩王平臺
癩王平臺在戰象平臺的北面,是一個滿是雕刻的6米高的平臺,一尊神秘的塑像聳立其上。有人認為這就是死亡之神閻摩(Yama),還有人則認為這是高棉的統治者耶輸跋摩(Yasovarman),傳說他死于麻風病。最蔚為壯觀的是前護墻后隱蔽的壕溝里那些表情邪惡的形象。數世紀前因為最初的壇臺擴建,這些雕像被掩埋起來,所以現在看起來依然光鮮。
戰象平臺
全長350 米,位于 吳哥王城的中央,是用巨石壘成的一片很大規模的建筑,平臺上圍一圈七頭蛇石欄桿,平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兩側的大象浮雕。戰象平臺是國王閱兵的平臺,正對著通往勝利之門的大道,從勝利門凱旋而歸的將士們就在這里接受國王的檢閱。
【大圈】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是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現在只剩下了石基。當水位低的時候,可以看到池中央的寺廟露出水面。皇家浴池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在這里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為前景陪襯的水面比吳哥寺大的多。
比粒寺
比粒寺位于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通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巨大。比粒寺是進行火葬儀式的地方。比粒寺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又稱變身塔。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定是達官云集,不能隨便進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筑,基座上建造磚塔。它的結構與塔松寺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加之這里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外圈】
女王宮
女王宮,有“女人的城堡”之意,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而聞名于世,據說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柬埔寨三大圣殿”之一的女王宮,建于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王朝完成。這座印度教寺廟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有別于其他吳哥古跡使用青砂巖為材料,女王宮大量使用紅色砂巖作為建筑材料,色彩極為艷麗,也利于雕刻復雜細膩的圖案。女王宮遍布精美的浮雕,有“吳哥藝術之鉆”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