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莆田|吃貨的人生,怎能離開美食
吃貨的人生怎能離開美食!莆田位于福建沿海地區(qū),美食眾多。盤點(diǎn)莆田特色美食,一起感受幸福時(shí)刻吧!
1、蓼花與麻筒
仙游縣生產(chǎn)“蓼花”與“麻筒”的歷史悠久。“蓼花”,以糯米、蔗糖、純堿、麥芽糖為原料,經(jīng)制作成冬瓜樣的白果條后,油炸為蓼花胚。如沾滿蓼花米即成“蓼花”,若沾滿炒芝麻,由成為“麻筒”。“蓼花”與“麻筒”均具有營(yíng)養(yǎng)豐富、酥脆可口的特點(diǎn)。
2、仙草冰
俗稱“仙凍”。用當(dāng)?shù)爻霎a(chǎn)之仙草,煮成仙草水,加上曲粉,冷卻后便凝成黑色的仙草冰,性清涼,能祛火,切成小塊,拌冷開水及白糖,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
3、雞卷
雞卷是莆田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將碎瘦肉,加上香菇、蝦仁、尾梨、冬瓜條、五香、胡椒等佐料,用豬的網(wǎng)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圓粒狀,油炸成焦黃色,趁熱沾上醬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雞卷可稱得上是一種方便熟食,便于攜帶,其特點(diǎn)是色澤金黃,酥脆鮮香,甜中帶咸,清爽可口。
4、海蠣餅
用地瓜粉、豆腐為原料,拌蔥、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制小瓢中,夾心生海蠣油炸。酥脆香甜,沾蒜泥醬醋,更爽口宜人。
5、麻丸
用瘦豬肉為料,錘打成漿,加上尾梨、硼砂、胡椒、姜汁等佐料,括成小圓珠,放在熱水中燙熟。食用時(shí)加上清骨湯,是有名的湯肴。
6、楓亭糕
產(chǎn)于仙游楓亭鎮(zhèn),是用純糯米粉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塊,香甜可口,在省內(nèi)外及東南亞一帶頗受歡迎,病人和老幼食用尤為適宜。
7、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莆田市一大特產(chǎn),明代就有米粉外銷。產(chǎn)地以莆田縣黃石鎮(zhèn)西洪和清江兩村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橋鄉(xiāng)樟林、洋埕等村次之。米粉以上等黃尖米制作最好,制作須經(jīng)過9道工序。興化米粉的特點(diǎn),條細(xì)而勻,色澤潔白,輕松晶瑩,煮炒易熟,湯干均可,飲食便利,獨(dú)具一種風(fēng)味。
8、莆田鹵面
莆田鹵面的關(guān)鍵在于面筋、熬高湯和配料上。打出來的面要韌性,下鍋后不易糊掉。熬高湯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選豬骨頭里最好的骨段,熬出來的高湯白花花的,香噴噴的,配料上,瘦肉、香菇,蝦干,干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鹵面之所以是叫鹵面,因?yàn)樗窃谖幕鹬新裏醭鰜淼模尭邷团淞系奈兜罎B透到面條里面,這樣的話,出來的面才能有味道。
9、西天尾扁食
“扁食”,又稱為“餛飩”,在莆仙境內(nèi),主要有清湯扁食和燕皮扁食兩種。西天尾扁食屬燕皮扁食,出產(chǎn)于莆田市荔城區(qū)東北郊的西天尾鎮(zhèn),以制作工序精細(xì)富有獨(dú)特風(fēng)味而名聞遐邇,成為莆田一道名牌小吃,在莆田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西天尾扁食”店。
10、包心豆腐丸
包心豆腐丸,是由豆腐肉丸發(fā)展而成。按仙游民間說法,稱湯煮豆腐為“水龍”,是民間筵席必備的一道菜。而莆田的習(xí)慣則是把肉料單獨(dú)做成餡心包在豆腐泥中,再搓成丸子,滾上淀粉后下鍋煮熟,所以,也可以叫成是莆田的民間“水龍”。
11、荔枝肉
莆田因盛產(chǎn)荔枝而別名“荔城”。莆田風(fēng)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則是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jīng)油炸之后,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鹵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shí)把鮮荔枝作為裝飾圍邊,送上餐桌,會(huì)讓人分不清是荔枝還是荔枝肉在誘你垂涎三尺。
12、煎包
莆田小煎包皮薄餡美、多滋多味。餡料用瘦肉丁、蝦仁米、香菇末、蘿卜絲、蔥花碎揉合而成,放入平鍋里熾熱的花生油上煎約10分鐘。出鍋時(shí),小煎包略呈焦黃色,清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