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城天津|關于天津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天津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從清末開埠以來,西方和東方在這里相遇、碰撞,優雅靜謐的五大道洋房、民俗味兒十足的古文化街在這里和諧相處,構成了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這樣中西與古今的繁復交織,也就構成了一座精華薈萃的魅力之城。關于天津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現在天津處于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北宋:歸遼國管轄,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后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朝:明建文二年(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后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歷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清朝: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并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至1949年):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決戰,即“平津戰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月1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